本报北京9月8日电由国家林业局举办的“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——特大洪水后的反思”研讨会今天在京举行。
中国工程院副院长、院士沈国舫,中国林学会第一副理事长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泽慧,中国林科院研究员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涛等专家学者在会上发了言。
专家学者们认为,森林在防洪减灾中的生态价值不可低估。目前,我国森林的年水源涵养量为3470亿吨,如果用等价物替代法进行价值计算,它相当于建造同等容量的水库所需要的建设投资。保护和培育森林,不仅能有效调节和涵养降水,减少地表径流和表土水蚀,而且可以减缓径流速率,相应消减洪峰流量和流速。目前,全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累计达3425万公顷,其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第一;全国已有12个省(区)的18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基本绿化了宜林荒山,新增有林地面积1570万公顷,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13.92%。然而,生态环境的局部改善,并没有从根本缓解我国总体恶化的趋势。森林资源的总量不足、分布不均、质量不高、功能较低,严重制约生态环境的改善。为此,要统一规划林业生态建设,在国家林业局的总体规划指导下,依靠科研,实行工程全面质量管理责任制,建立切实可行的工程、技术、资金、质量管理体系。要把科学技术与生态工程结合起来,实施科教兴林、科学治山战略,全面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质量与效益。
专家们建议加强林业法规宣传力度,增强全民水患意识和法制意识,结合灾后反思,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的紧急通知精神和“封山育林、退耕还林”的重要部署,落实配套政策,促进林业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。